石材工艺 | 石材在路面铺装中的运用与分析
发布日期:2020-04-30 作者: 点击:
石材工艺 | 石材在路面铺装中的运用与分析
摘要:石材在造园历史长河中的位置是不可磨灭的,正如它朴实的外表,浑厚的质地,无疑是生命基础的象征。在铺装材料的运用中石材也是占主导位置的。贵州石材供应商对石材的分类、形式和运用做了较为简单的论述。结合国外好的案例分析,以南京为例,分析了当地地区的部分景区路面石材的铺地状况,对石材路面铺装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1、石材铺装的分类
贵州石材供应商按照石材在路面铺装中的使用情况,我们可以把石材分为以下几类:
1.1 大理石
大理石是地壳中原有的岩石经过地壳内高温高压作用形成的变质岩。属于中硬石材。由于大理石一般都含有杂质,而且碳素钙在大气中受二氧化碳、碳化物、水气的作用,也容易风化和溶蚀,而使表面很快失去光泽。所以只有少数含杂质少的比较稳定耐久的品种才可以用于室外,用于园林铺装中。
2.2 花岗石
花岗岩是火成岩,也叫酸性结晶深成岩,是火成岩中分布广的一种岩石,属于硬石材。花岗石不易风化变质,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因此在路面、广场铺装中的使用较多。
3.3 板石
板石是古地质年代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长期沉积,后经地质变动而形成的。因而具有不一样的层理和劈理,可人工随意劈分成片,且表面平整,纹理天然。园林铺装中运用较多的板岩为页岩、文化石、青石板等。
4.4 砂岩
砂岩是由石英颗粒形成,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色彩较多,铺装中运用较多的为黄色。但由于它的不稳定性,较易风化。
5.5 碎石
碎石是由岩石经过自然风化冲刷或者人为加工而成的有棱角的粒料。铺装中运用的卵石、砾石均属于这类石材。
2. 常见石材铺装表面加工的种类
1.1 磨光面(polished):磨光面是指表面平整,用树脂磨料等在表面进行抛光,使之具有镜面光泽的板材。一般而言,光度越高其价格越高。其特点是光度高,对光的反射强,能展示石材本身丰富艳丽的色彩和天然的纹理。
2.2 火烧面(flamed):火烧面是指用用乙炔、氧气或丙烷,氧气,或石油液化气,氧气为燃料产生的高温火焰对石材表面加工而成的粗面饰面。由于火烧的效果可以烧掉石材表面的一些杂质和熔点低的成份,从而在表面上形成粗糙的饰面,手摸上去会有的刺感。火烧面的特点是表面粗糙自然,不反光,加工快,价格相对便宜。
3.3 荔枝面(bush-hammered):荔枝面是用形如荔枝皮的锤在石材表面敲击而成,从而在石材表面形成形如荔枝皮的粗糙表面。分为机荔面(机器)和手荔面(手工)两种,一般而言手荔面比机荔面细密一些,但费工费时。
4.4 喷沙(Sandblasted):用普通河沙或是金刚沙来代替高压水来冲刷石材的表面,形成有平整的磨沙效果的装饰面。它与艺术融合,使大理石、花岗石本身的价值大大提高。
5.5 剁斧面(Ax surface) 剁斧面也叫龙眼面,用合金片做成的工具,人工或机器有规律击打石材表面跳皮,成条状。或用斧剁敲在石材表面上,形成密集的条状纹理,有些像龙眼表皮的效果,具有防滑作用。
6.6 机刨面(Machine-Cut):机刨面是直接由圆盘锯砂锯或桥切机等设备切割成型,表面较粗糙,带有机切纹路。做出的效果不错,但费工费时,浪费板材。
3. 国外石材铺装分析
西方古典石材主要是花岗岩或大理石。石材作为西方古老的建筑和造园材料,一直穿于西方整个古典建筑以及园林的历程之中。西方古典建筑和庭院的文化艺术特征及审美情趣反映了西方古典社会的变化。千年里,石材一直是西方城市中主要的铺装材料,石材铺装也一直被西方城市居民所喜爱。当然,古代的设计大师们其实早已将美学思想融入一些铺装设计中。下面介绍几个运用石材使实用功效与景观功效结合的广场铺装实例。
1.1圣马可广场
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原为兴建于九世纪的圣马可教堂的前庭,十一世纪初作为市场而发挥作用,后又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建造,是历史有名的广场之一,不但有世界上卓越的建筑群组合,而且地面铺装也别有匠心,采用不同颜色板材铺砌成美观大方的图案,给人以方向感和方位感,线条的划分,有效缩小了空间的尺度,使广场空间充实、宜人,这个广场曾被拿破仑誉为“欧洲至美丽的客厅”。
2.2 美国新奥尔良市意大利广场
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是设计师查理斯·摩尔设计的。广场为圆形,从四周道路开始用浅色的花岗岩块石铺砌,在石块之间用深色的花岗岩板材铺出同心圆的图案,广场水池中一角约二十米长的一段分成若干台阶,以卵石、花岗岩和大理石板材砌成带有等高线的意大利地图。
这个广场是多年来美国城市中有意义、有个性、 充满亲切感的广场。新奥尔良市意大利广场在运用石材的同时引用了地面图案,把石材类型调和起来形成条状肌理,于建筑的肌理相互呼应。
3.3 日本山下公园
山下公园就坐落在横滨港的岸边,是日本有名的海滨公园之一,也是横滨的重要标志。山下公园是一座填海造陆而成的公园。填海所需的土石方,是来自关东平原大地震时的废土、瓦砾。经四年填海建设,于1930年完成对外开放。在1989年,山下公园经过改造,一座人行天桥被建造在一个大约可以停放500辆汽车的露天停车场上,这个天桥通过大的楼梯与地面公园连接。
山下公园由于滨海,填海造路的石头多由废土和碎石组成。所以在铺装方面,选用的石材多为弹石或碎拼石等小型石材,这不但与日本本土小而精的文化相协调,还反映了此地本身的地质状况。
4. 南京市石材铺装的运用
中唐诗人刘禹锡作《石头城》一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诗中的石头城便是现在的南京。南京与石的不解之缘从古至今没有断过,石材铺装自然也成为南京市铺装中的焦点。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